發布時間:2025-09-17 09:52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9月15日,今年第三期“人大代表議事廳”在伯瀆河畔舉辦,人大代表、職能部門負責人與市民代表等圍坐一堂,以“美麗無錫 幸福‘河’諧”為主題,圍繞河湖治理的難點、痛點出謀劃策。現場提問直擊要害,部門回應干貨滿滿,一場關乎無錫河湖未來的“頭腦風暴”,正為幸福河湖建設勾勒出清晰的“施工圖”。
從“點題”到“解題”,一問一答見實效
“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背景下,無錫如何高質量完成‘深化美麗幸福河湖行動(2023—2025年)’目標,打造示范樣板?”活動伊始,市人大代表朱成平的提問,道出了現場所有人的關切。
“近年來,水利部門累計投入近100億元,建成美麗幸福河湖2000余條,數量全省最多!”無錫市河長辦(市水利局)的回應不僅列舉了梁溪河、環城古運河、伯瀆河等一批家喻戶曉的示范樣板,更給出了治理路徑:“通過統籌‘五水’系統治理、推進外源減量內源減負、持續深化聯合河長制、借助科技與金融手段保障等舉措,讓河湖美景長久留住。”
“作為‘河長制’發源地,無錫在制度創新與實踐推進中成效顯著,但跨界河湖治理總存在盲區,該怎么破解?”市人大代表劉曉成的問題,直指協同治理的關鍵堵點。
無錫市水利局負責人給出跨界河湖治理“四招實策”:一是擴面“聯合河長制”,借鑒錫蘇、錫常協作及地方工作站經驗,推動市、縣、鎮三級跨界河湖建機制、消盲區;二是做優“流域治理”,以大溪港項目為樣板,統籌上下游系統整治,破解碎片化治理難題;三是升級“科技守護”,靠無人機、衛星遙感等織就立體監測網,讓問題早發現、快處置;四是激活“全民參與”,推廣“企業河長”模式,探索立法固長效,凝聚共治合力。
省人大代表吳曉波將目光投向農村短板:“部分農村污水管網承載能力不足,雨污分流也不徹底,該如何解決?”無錫市市政園林局用數據回應:“全市從2009年開始開展了三輪排水達標區建設,2024年無錫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達86.8%,位列全省第二。”同時給出明確時間表:“未來將持續完善污水收集體系,推進排水達標區擴面,提升污水處理能力,到2027年底實現全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100%。”
從“治水”到“興水”,激活“河”諧新動能
這場議事會上,各職能部門不僅“現場解題”,更拿出了美麗幸福河湖建設的“長遠藍圖”,讓“治水”與“興水”同頻共振。
“美麗幸福河湖建設投入大、周期長,資金如何持續保障、高效使用?”市人大代表吳美燕的問題切中長效治理要害。無錫市財政局亮出“賬本”:每年安排2000萬元用于河湖長制工作獎補,800萬元專項支持農村水利設施管護,還有380余萬元用于遙感監測、無人機巡飛等智慧監管,還將通過優化資金管理,讓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
省人大代表張君君則關注法規落地:“‘兩河’整治規劃設計方案審查如何保障實效?” 無錫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回應,將以“規劃引領、要素保障、政策支持”為抓手,重點推進漫步道、跑步道、騎行道“三道”貫通,不僅要打通物理斷點,更要融入文化元素與便民設施,把濱水空間打造成市民喜愛的生活休閑帶,讓“紙上規劃”真正變成“實景畫卷”。
不止于“治”,更要“活”用水資源。“如何打造有特色的水上旅游品牌?”市人大代表吳敏東關注到水上旅游的發展。無錫市文廣旅游局給出清晰路徑:目前已構建“太湖攬勝”“蠡湖運動”“運河夜游”三大板塊,未來將分階段推進示范引領、系統布局、全域格局構建工程,讓無錫水上游“水上通道”變成“文旅IP”。
市民的聲音也被充分傾聽、認真回應。市民吳婷關心偏遠小河浜治理,無錫市水利局表示將按照“全域覆蓋、分類實施、穩步推進”原則持續推進河湖治理,堅持因河制宜、因河施策,讓生態紅利惠及每一位百姓。
來源:無錫新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