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8-31 02:57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凝心聚力優服務,護航企業穩增長
頂住外部沖擊、有力應對挑戰,無錫工業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半年答卷”:1—6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34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4個實現增長,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上工業比重達44.6%,比去年同期提升3.1個百分點。數字躍動的背后,是一場馳而不息的“護航行動”。今年以來,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始終緊扣“強產業、優服務、促發展”的主線,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為產業勢頭向好提供服務保障。
體系育企
如果用兩個字來總結今年以來的為企服務工作,那一定是“精準”,這源自兩個體系的建立。向內,提升企業服務工作的體系化,建立領導帶頭、各相關業務處室分工負責、企業服務小組辦理企業訴求的企業走訪和服務機制,形成“精準分辦—函商協調—總結優化”閉環管理流程;面向企業,夯實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建立“發現—培育—認定—扶持—做強”機制。
無錫振達鋼管正處于轉型“關鍵期”。資金不“斷鏈”才能保障企業行得穩,振達連續八年通過無錫市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平臺申請應急轉貸資金。“資金申請一天到賬,有了這筆資金‘過橋’,企業才得以全力投入制造生產。”相關負責人許滿柱介紹。
“希望扶持政策在重點關注新興產業同時兼顧支持傳統產業”“希望政府協助引入相關產業配套資源”“希望加大項目填報指導力度”……年初,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就梳理了462家企業,一條條企業訴求在常態化的走訪中浮出水面。截至七月底,累計走訪企業306家,共收集企業訴求90條,辦結75條。
中小企業是經濟韌性的重要支撐,大企業是工業經濟“壓艙石”,無錫對企業的服務是多維度、多層次的。今年,無錫出臺全市重點工業企業產值提增三年行動計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組織走訪全市50億元及100億元規模的51家重點工業培育企業,逐條梳理企業在項目建設、創新發展、市場開拓、要素保障等方面的訴求,研究紓困解難的針對性舉措和路徑。
政策惠企
一系列立足城市戰略、緊貼企業所需的政策密集出臺,為服務工作“立柱架梁”。
在工信條線組織的一場走進某晶圓廠的產業對接活動中,先導集團產業園內的一家半導體公司獲得了與龍頭企業當面展示技術產品能力的機會,雙方達成合作,成為攜手共進的伙伴。
今年以來,無錫市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政策落地實施、穩步推進;2月,無錫市支持特色產業園區建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出臺,優化企業載體建設;3月,關于加快培育發展“465”現代產業集群鏈主企業的實施意見發布,以鏈主為牽引,打通產業鏈上企業互通渠道;4月、5月,市政府關于建設“人工智能+”標桿城市的政策意見等“1+2+3”系列政策相繼落地;6月、7月,新一輪“智改數轉網聯”三年行動計劃、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接檔”支持企業轉型升級。
一支支服務隊伍帶著“政策包”開展線上線下解讀活動126場,覆蓋企業5000家(次),構建了“上下聯動、政企協同、全域覆蓋”的立體化宣貫體系。
服務親企
不光要當好政策精神的“宣傳員”,還要當好服務企業的“聯絡員”、企業困難的“化解員”。為企業合作建平臺、拓渠道,工信條線上半年組織“十百千萬”協作配套活動54場,覆蓋企業超2200家(次);推動智能化改造縱深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系統布局、傳統產業融合突破創新,從財政補貼、人才引育到融資支持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支持。一件件利企“小事”,搭建出當今無錫“一竿子到底”協同并進、高效運轉的服務體系。
7月,一場“無錫市—大灣區AI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暨智能裝備產業鏈對接交流活動”讓隨行的70余名無錫企業家頗有收獲:悟空風行總經理何崢暉一回來就著手拓展公司業務;科正暉總經理王金平和優必選等企業人士互加聯系方式,計劃添置20臺人形機器人產品;埃姆維亦抓住機會收獲訂單。
真招實招取得成效:上半年,我市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試點城市,新增7個項目列入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37個項目列入專項再貸款庫;全市1153家企業完成基礎級及以上智能工廠建設,其中238家企業入圍江蘇省首批先進級智能工廠、列全省第一;新增國家重點“小巨人”企業32家、列全省第二。
故事還將繼續書寫。“以常態化走訪服務重點企業(項目)作為持續優化企業營商環境的抓手,有力保障企業訴求有序化解。”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人士表示,將進一步健全訴求辦理機制,形成常態化、精細化的企業訴求收集交辦體系;落實落細全市重點工業企業產值提增三年行動計劃,強化重點企業動態培育服務;梯度培育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加快培育鏈主企業,壯大專精特新隊伍,持續強化為企服務,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為企“架橋鋪路”,無錫捧出“金點子”
應急轉貸——急企業之所急
無錫中小企業應急轉貸資金被認為是“最接地氣”惠企政策之一。這是一項為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緩解中小企業轉貸續貸過程中的資金困難而創新打造的短期資金服務。該項目自2014年成立以來,惠及企業1.1萬家,以1億元的資金總盤撬動1239億元的應急資金效應,續貸總額累計1346億元,為企業節約融資成本19億元。
去年4月,雄偉精工在工信條線工作人員走訪中得知可嘗試申請超長期國債后,立即著手籌備。在部門指導下,企業于今年順利通過評定,獲批財政資金2900萬元,大大減輕技改投入的資金壓力。
“轉貸應急資金日息只需萬分之二,是企業原有融資成本的十分之一不到,可以降低企業款項占用周期。”相關人士介紹,今年1—7月份,市級轉貸應急資金管理平臺共為487家中小企業辦理704筆轉貸業務,共使用轉貸應急資金61.27億元。
企業“沙龍”——共探破局之道
定位“無錫市企業家的交流平臺”,無錫創新打造的無錫企業家主題沙龍品牌已常態化舉辦了近30場,為政、金、產、學、研、用、創深度融合提供更開放的交互平臺,在推動跨界協同、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對接、助力企業解決發展難題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無錫市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相關人士介紹,基于政府的政策引導和資源支持,同時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靈活高效,沙龍更具專業性、高效性。今年以來,圍繞“AI技術驅動產業革新”“聚焦企業級AI應用,打造‘智造’新標桿”等熱點特色主題,已舉辦了四期,遠東控股、格羅瑞等近百家企業及業內專家參與其中,面對新時代的技術浪潮,共探破局之道。
聚焦熱點——托舉產業攀高
以產業小循環促進經濟大循環。“一次見面勝過千封郵件”,無錫深化開展“十百千萬”協作配套活動,上半年,組織企業奔赴浙江、上海、西安等地搶訂單、拓市場、把方向。54場活動中形成總金額50.64億元的意向訂單。
為進一步推進AI賦能制造環節,飛而康采買了一批算力設備。根據人工智能相關政策,其設備采購可享30%的金額補貼,企業加快人工智能建設的積極性大大提高,發展更有信心。
市場關注的、企業需要的始終是無錫的努力方向。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組織的人工智能賦能供需對接活動就有10場;持續放大地方產業優勢,集成電路“四個對接”活動已舉辦6場,推動更多本土優質企業融入長三角集成電路制造核心體系。
設備更新——助力轉型升級
技術改造是企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關鍵密碼,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又給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帶來新的契機。今年以來,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聚焦生物醫藥、汽車及零部件等重點行業,梳理“設備供給、設備需求、企業融資、技術改造”四張清單,打造了“智造耕新薈”這一品牌對接活動。
目前活動已舉辦5期,近300家行業協會、金融機構、企業參與到活動中來。據不完全統計,已達成30余項供需對接合作意向。上半年,全市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2.3%,列全省第3位。
關注設備更新企業的融資關鍵性需求,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聯合金融部門與當地10家銀行建立溝通機制,優化貸款流程、簡化審批手續,為有需求的企業開辟綠色通道。依托聯動機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共向合作銀行推送超200個項目,合作銀行為企業發放貸款81.8億元。
市校共建——技術產業共振
自4月份以來,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與江南大學市校共建辦公室、產研院、科研院以及相關產業學院開展務實對接,加快重點領域產學研對接和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名城名校”相互加持、“共榮共進”雙贏賦能。
工信條線共梳理匯總150家企業提出的近300條研發訴求清單,江南大學梳理形成8433項有效發明專利、269項分析檢測能力、485臺可開放共享儀器設備等清單。雙方圍繞集成電路、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紡織服裝、新質食品等領域組織產業融合創新對接活動4場,促成合作意向20余項。
來源:無錫日報